
烘干溫度的核心邏輯
雞糞烘干說白了就是個"脫水游戲",溫度太高蛋白質變性,溫度太低水分賴著不走。實驗數據顯示,60-80℃這個區間最理想——既能殺滅病原體,又能保住有機質。有個土辦法判斷:抓把烘干中的雞糞捏團,能成型但一碰就散,說明溫度正好。
分段控溫實戰技巧
預熱階段(30-50℃)
剛進料的濕雞糞就像塊海綿,得先用低溫慢慢"擠水"。建議把熱風進口溫度調到50℃左右,讓物料均勻受熱。這個階段千萬別圖快,否則外層結殼里面還是濕的。
快速脫水階段(70-80℃)
等雞糞含水率降到40%左右,就可以上猛火了。這時熱風溫度調到75℃最佳,滾筒轉速提高到5-8轉/分鐘。記住要隨時觀察出料口,看到有輕微冒白煙就得趕緊降溫——這是過度烘干的預警信號。
精準控尾階段(60-65℃)
最后10%的水分最難搞。把熱風溫度降到60℃,同時延長物料在滾筒內的停留時間。有經驗的師傅會在出料口裝個水分快速檢測儀,達標馬上停機。
常見翻車現場解決方案
局部過熱:在滾筒內加裝揚料板,讓雞糞像炒菜一樣翻動。某養殖場實測顯示,加裝L型揚料板后烘干均勻度提升27%
返潮結塊:遇到陰雨天,把出料溫度提高5℃,并在倉庫放除濕機。記得烘干后的雞糞要攤開晾涼再裝袋
溫度波動大:每月清理一次熱風管道,積灰超過2mm就會影響傳熱效率

不同形態雞糞的烘干策略
新鮮雞糞:先混入10%稻殼再進烘干機,能防止粘壁
沼氣渣:含水率超高,建議先用螺旋擠壓脫水到70%以下
發酵雞糞:溫度控制在65℃以下,否則有益菌全死光
老師傅的土法檢測
手測法:抓把烘干料握緊再松開,料團緩慢散開說明含水率約15%
聽聲法:用鐵鍬敲擊烘干筒,聲音清脆說明物料已干透
觀色法:正常烘干后呈棕褐色,發黑就是烤過頭了
維護保養冷知識
換熱器翅片每月要用壓縮空氣吹一次,粉塵堆積會導致熱效率暴跌。軸承每季度要加耐高溫潤滑脂,別等發出嘎吱聲才處理。夏天操作時要特別注意電機溫度,環境溫度超過35℃就得減少20%裝載量。
特殊情況處理
雨季烘干時,先把雞糞攤開晾曬到含水60%以下再進機器。北方冬天操作前要預熱設備1小時,突然加熱可能造成鋼板變形。如果碰上停電,必須立即手動轉動滾筒,不然結塊的雞糞能讓你懷疑人生。


